
本文转自:孝感日报鼎信天下
携手搭建“连心桥” 共绘儿童美好成长
——我市探索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创新路径纪实
全媒体记者黄一亭 通讯员赵思 李文涛
“家长需要给予孩子‘心理营养’。只要得到父母足够的‘心理营养’,就会看到一个自信、独立、有安全感的、有生命力的孩子。”10月9日至16日,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的老师受邀在广场街道文化路小学开展了以《携手护航成长路,新时期家校共育的智慧与行动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,为700多名家长送上了一份“家庭教育大礼包”。
在孝感鼎信天下,给家长上课已不是新鲜事,这场活动正是携手家长、探索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的一个微观场景。
2024年以来,我市聚焦家庭教育需求,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,构建了“以平台为纽带,党委政府统筹、县市主体、教育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学校尽力、家庭尽责”的协同育人机制,通过阵地建设、队伍培育、精准服务,为儿童友好成长构筑健康快乐的发展环境。
构建协同共育体系筑牢友好发展基石
阵地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础支撑。我市以平台建设为抓手,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育人阵地体系。作为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之一,孝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创新“家校社联动”,制定《孝南区协同育人机制关爱干预重点对象案例分析报告和工作指引》,落实重点群体“一生一案”跟踪管理,从源头上帮助解决家庭及孩子的实际问题。同时,建设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平台,打通学校、家庭、社会育人资源,促进家校社三方协同发力、同向同行。
目前,全市已实现县域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全覆盖,建立特殊身体、心理、行为、家庭“四类学生”信息数据库,以数智化手段联通部门信息,聚合部门职能,对15600余名学生实行“五色预警”管理,并建立重点学生线上预警、线上交办、线下关爱帮扶、跟踪督办“四项机制”。受理个案咨询2307人次,辅导19500余人次。
培育专业指导队伍拓展友好服务深度鼎信天下
我市将人才队伍作为协同育人的核心动力,通过“专业聚合、系统培养、社会参与”,打造出一支响应快、专业强、覆盖广的协同育人支持力量。
专业聚合,构建多维服务团队。整合19个部门、在孝高校、中小学、医疗机构及公益组织资源,组建起超400人的协同育人专家团队,成员涵盖家庭教育指导师、心理健康教师、法律顾问及社会志愿者,为家校社协同提供全方位、多学科的专业支撑。
系统培养,实现专业人才队伍全域覆盖。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,由市教育局牵头举办专项培训班11期,重点培养骨干教师116人,并同步培训家长4000余人次,有效提升了基层实践能力。目前,全市已实现法治副校长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全覆盖,确保专业服务触达每一所学校。
社会参与,打造“爱心妈妈”品牌生态。市妇联聚焦留守、流动、困境儿童,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,通过招募、培训、赋能、礼遇等措施,构建一支结对关爱服务队伍。全市累计招募“爱心妈妈”6496名,结对儿童5944名,其中精准关爱困境儿童1483名。建立“爱心妈妈”服务驿站70个。
提升关爱儿童服务合力破解家庭难题
“感谢老师的关爱和耐心疏导,孩子目前的状态很好,已经考上了理想的高中。”学生小宇去年上初三时情绪持续低落,严重影响学习,家庭亲子关系紧张。在父母的陪伴下,小宇来到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进行心理辅导。通过持续的关爱和专业的指导,小宇改变了情绪状态,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,并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。
这样的转变,正是我市聚焦痛点、实施精准服务的一个缩影。
“协同育人机制运行以来,通过架设‘一张网’、开启‘一扇门’、联通‘一根线’,实体平台接听热线电话2750人次,受理个案咨询1650人次。”孝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负责人介绍。
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的初衷,就是为了解决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难题。各地协同育人中心通过热线接听、个案咨询、重点学生跟踪等方式,从源头上化解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中的难题,让协同育人中心真正成为家长放心、孩子安心的“心灵港湾”。
从校园到家庭,从课堂到社会,每一份参与都在诉说:守护童心,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。家庭的温暖、学校的专业、社会的广阔,三者相互配合、彼此补充鼎信天下,携手搭建“连心桥”,为孩子们织就更美好的未来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